很多上了年纪后的老人听力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交X生困难,心理上也遭受很多困扰,同时记忆力容易减退,晚年生活质量下降。包括很多年轻人对助听器并不太了解, 有时就诊后,医生会建议配戴助听器。 而有些听损者认为对方只要大声一点说话,自己还是能够听见的,还不至于要到选配助听器的地步,容易对其佩戴产生一些误区。
误区一:听力损失就是老年人的事,与年轻人无关
现代社会各年龄层受听力困扰的人X正在不断上升,不健康的饮食,不健康的生活习惯,药物的滥用,城市的噪音污染成主要因素。目前,中青年人当中听力损失的比率已经远远超过老年人,而他们正是需要通过正确的听力解决方案来提升工作、生活质量的人X。 一般来说,听力损失在40dB左右的患者都应佩戴助听器,早发现早干预, 助听器可以延缓听力下降,保持原来的言语识别能力,在生活和工作上也能顺畅交流。
误区二:如果我的听力不好的话,我自己会感觉到的
大多数听力损失都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逐渐产生的,靠自身的感觉是很难自我诊断的。通常等自己与家人朋友的交流中感觉到了困难,这时的损失情况往往已经有一些程度了,其实一个很简单的听力测试就能清楚的了解自身的听力情况。
误区三:耳聋是可以通过药物来治愈的
耳聋分为传导性,感音神经性和混合性耳聋。传导性耳聋在某些程度上可通过药物治疗或手术的辅助手段来听力,而感音神经性耳聋因为伤及内耳或听神经细胞,想要修复就目前的医疗水平尚无法做到。无论何种耳聋倘若一味的求助于药物治疗或听信江湖郎中的说辞,错过了佩戴助听器的佳时机与康复训练的机会,将会造成不良影响导致终生后悔。
误区四:佩戴助听器会伤害听力
事实上听力受损者根据自己所需要的听力补偿增益相符合,是不会伤害听力的。选择合适的助听器能帮助人类大脑抵御辨音能力的退化,使得听力损失发生后不容易出现辨音不准,发音能力退化,口齿不清等问题。
误区五:助听器佩戴很明显会影响我的外观
大多数人对助听器的排斥心理是担心其外观受影响,其实助听器与眼镜一样是为了服务更多需要用它们来改善生活质量的人们,而今天的数字科技已经使助听器变得小巧而功能强大。深耳道式助听器从外观上确实是非常的隐蔽,放置在耳道的深处,而耳背式助听器也能轻易的藏于发间,因此无须担心美观受影响。
误区六:戴一个助听器就足够了
只配戴一个助听器而另一只耳朵也同样有听力损失情况,那么就很难辨出声音来源,大概离你有多远,平衡感差,声音不清晰。 尤其是在环境噪音比较大或人多嘈杂的时候,听不清别人在说什么。 而另一侧的耳朵也会因为长时间不用而退化,加深听力损失。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开始选择双耳佩戴的主要原因。
误区七:戴数字助听器和模拟助听器其实都一样
数字助听器与模拟助听器大的区别就在于数字助听器在让您听得清晰的同时也保护了您的剩余听力。数字助听器具有很多模拟助听器没有的功能。比如前者可以针对您听力不同的需求采取不同的优化方案,降噪环境噪音,提高对言语的清晰度,都是模拟助听器不可比拟的。模拟助听器不具备数字助听器高科技芯片,在放大语言的同时也放大了噪声,对您的听力并不能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误区八:都已经退休在家了,就不需要戴助听器了
助听器是帮助提升生活质量的好帮手,其实我们每天都与家人在交流,一旦听力有损,言语慢慢会变得很少,不爱交流。耳聋不仅是听觉器官受损,还会导致听损者中枢神经以及大脑信息处理失调。尤其是老年人,心态失衡,容易产生多疑,性格暴躁,另外患有听力损失的老人比正常听力的老人更容易得老年X症。
